“普粤双语教学”在广东能实现吗?
今天是第23个“国际母语日”,主题为“利用技术促进多语言学习:挑战与机遇”,旨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提倡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言教育。一方面科技进步能更好地记录保存、传播分析语言,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致辞中说到:“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巧合的是,不久前的2月14日黎子流在顺德龙山中学开学日发言时说到:“除了学英语以外,我提倡普通话和粤语双语教学。”
也有不少的从事研究粤语和粤文化的教授,比如暨南大学的侯兴泉教授提议:各级教育部门应把握好“双减”的良机,增加粤语教学及粤文化的普及教育。
然而现实里,粤语在课堂上、校园里的地位依然十分尴尬。前有去年教师节前后某小学家长投诉老师上课时讲粤语,后有自己友反映孩子在学校里不允许讲粤语。
那么粤语在学校、老师、学生中,它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01
课堂上能不能使用粤语?
很多自己友可能会觉得,小时候我们的老师都是用粤语授课,在课堂讲粤语是再自然不过了,怎么老师还能被投诉呢!
因为在2001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陆续推出,这些法律规定了在课堂教学时,科任老师的教学用语规定是普通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而且作为持证上岗的老师,也需要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拿到二甲或二乙以上的证书。
因此在上课期间,在传授知识时使用普通话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基本要求。
那么课外时间能不能使用地方语言呢?这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一般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更何况不少学校也开展了粤语活动、粤语进校园活动,双减下“5+2”的课后兴趣课程也有粤语的踪影,可见大家对课间时间使用和学粤语是支持的。
▲“5+2”课后托管课程展示,图片截取自《今日最新闻》
教育部也多次发文称,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对于方言不能过分干涉,公民有使用地方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权利。
正如领导人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粤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广府文化的基因,新生代想要稳脚跟,必然要努力传承和使用自己的母语。
国务院也一再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将以传承和保护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项目纳入工程建设。
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明确要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可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地方语言文化是能够并驾齐驱的。
更不用说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背景下,粤语作为多个城市通行的主导语言,对各地族群身份认同、促进构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2
粤语不妨成为教学辅助手段
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同样也规定了,在教学需要时使用地方语言是被允许的。粤语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沉淀和鲜活生命力的语言,能书面化亦能现代化,在普通话教学出现困难时可及时予以补位。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例如说,普通话中“的地得”发音是一模一样的,在听觉上很难区分。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硬灌输语法内容,直接学形容词、副词等知识会比较难接受。但如果引入粤语辅助教学就不同了,因为在粤语里“的地得”都是不一样的发音。
的:dik1
地:dei6
得:dak1
在用粤语翻译句型后,明白“的地得”的不同后再引入语法原理讲解,学生能够更牢固更准确地记住这个知识。而且在往后的日子里,学生只要用粤语想一次就能避免犯这种低级语法错误。
粤语在语文文学的学上亦有帮助作用,例如粤语仍然保留着的“入声”,朗诵诗词让同学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抑扬顿挫。记得在我上学时,我的老师就曾经让会粤语的同学朗诵岳飞《满江红》,粤语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节奏和音调,立刻让全班同学沸腾了,大家很容易就记住这首诗的内容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有着沟通全国各地的人民,因而普通话作为主要授课语言是必然的,而我们所有人也应该好好学普通话。而粤语作为大湾区本地语言,日常生活里被使用也是必然的,那么粤语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正是兼顾学习和生活双赢的好结局吗?
03
保护母语,从保护孩子学母语的机会开始
母语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人类出生后最早接触、掌握的语言”,有的人认为母语是学校里学习的语言。但我认为母语应该是,孩童牙牙学语时母亲抱在怀里、一字一句教导的话语。
每两周,世界上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随着语言的死亡,讲这些语言的人便会逐渐失去身份认同、忘却母亲在耳旁的呢喃。
“当一种语言消亡时,随之消失的是一种观察、感受和思考世界的方式,而文化多样性也因此无可挽回地整体上走向枯竭。”
当我们的下一代不会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上海话等等语言时,这不仅仅是不会讲某种语言的问题,而是他们失去接触和掌握灿烂的遗产、文化的机会,更是失去看世界的其中“一只眼睛”。
因而我们希望,保护母语不妨从保护下一代学母语的机会开始,创造一个能系统学粤语的良好语言环境。
各位自己友,
正值“母语日”大家想说些什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话语!
往期精选